出差海南推荐特色小吃鸡屎藤粑仔
简介
简介
鸡屎藤粑仔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滋补品,在广西、广东、海南等地非常流行。也有称为鸡屎藤仔,以鸡屎藤叶和大米为原料精制而成。鸡屎藤具有滋阴壮阳、补气补血之功效,并且气味香醇,所以鸡屎藤仔汤一直是人们喜欢的食物,特别是农历七月初一日,琼海市家家户户都要吃一碗鸡屎藤仔汤。
鸡屎藤简介
据197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南岛植物志》记载,鸡屎藤[学 名: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 minor(Blume)Sherff ]
英文名:Chinese fevervine
科属茜草科(Rubiaceae)鸡屎藤属(Paederia)
Paederia一词在拉丁语中就是“恶臭”之意!别 名:牛皮冻,鸡矢藤,红骨蛇,臭腥藤,鸡香藤,鸡粪藤、清风藤(福建)、五香藤(台湾)、解暑藤、臭屁藤等。
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海南从东到西均有分布。茎长3至5米,无毛或近无毛。叶对生,近革质,有长柄,形状变化大,卵形或狭卵形,长5~11cm,宽3~7cm,先端稍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全缘,嫩时上面散生粗糙毛;托叶三角形,早落。花多数集成聚伞状圆锥花序;萼5齿裂;花冠筒钟形,外面灰白色,具细茸毛,内面紫色,5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内;子房2室,每室1胚珠。果实球形,黄褐色,有光泽。花期8月,果期10月。
名称由来
鸡屎藤其实是一种蔓藤类植物,喜欢生长于气候温热、潮湿的灌木丛中,生命力很强。因为叶子用手揉烂后初闻有一股鸡屎味,所以才得这样一个不雅的名字,但其实久闻又会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在书本上,文人雅士为鸡屎藤取名“鸡矢藤”以除臭,但民间却仍然喜欢这种直白的称呼。
功效
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草语·藤》载:“有皆治藤,蔓延墙壁野树间,长丈余,叶似泥藤,中暑者以根叶做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煮服。”《本草纲目拾遗》则有言“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煎服。治瘰疬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汪连仕的《采药书》记载有:“治风痛肠痈,跌打损伤,流注风火虫毒,散郁气。洗疝,合紫苏煎汤。”
鸡屎藤的药用,也是确有依据的。据《海南岛植物志》所载,鸡屎藤花和叶可治蜇伤,将花和叶锤碎敷患处,功效显著;又可治疗冬季的冻疮;茎和叶治小儿疳积、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治肝炎、痢疾、风湿骨痛和毒蛇咬伤等。因其有药用功效,海南一些地方的百姓也喜欢用鸡屎藤来直接煮水喝,或制成龟苓膏状透明的糕来吃,达到消炎降暑的作用。
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海南药用植物现代研究》一书中,对鸡屎藤也有专门介绍。这本书也特别说明,书中所选植物都是已有过 “化学成分或药理活性研究的。”根据此书所述,鸡屎藤花茎、叶和根药用,有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及治疗毒虫蜇伤之功效。主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脘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以及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有趣的是,这本书还告诉说,日本科学家通过气相色谱还对鸡屎藤释放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气味的主要成分有COS、CS2和SO2,主要含硫有机成分CH3、SCH3和CH3、SSCH3,这说明了鸡屎藤类鸡屎味的原因,材料原味不佳,却能被制成美味的健康食品,这可见海南百姓就地取材,创造利用的智慧。
鸡屎藤根具有驱风镇咳、祛痰止泻、治疗感冒的作用。鸡屎藤清热、消炎、解毒、润肺醒脑,民间叫土参。用叶捣粉为汤可治咳嗽。其薯块可治血痨。叶子还可治痢疾,它的嫩茎叶可以蒸食,其茎汁味甜还可吸食!鸡屎藤果之汁液可治毒虫螫伤,敷于患处。也可为冻疮药。由于鸡屎藤有清热、解毒、去湿、补血的功能,被民间称为“土参”。作为中草药入药,它能祛风利湿,消食化积,止咳,止痛,还可以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等。民间传说,妇女在农历七月初一吃鸡屎藤粿仔汤,还可以补血。
鸡屎藤粑仔做法
“鸡屎藤粑仔”的做法是:将采摘的新鲜鸡屎藤叶和藤在太阳下晒干,并像中药一样打成粉,再与碾成粉的大米混合,用水和匀,掐成约小指大小似小虫状的粑仔;待锅中水烧开后,下粑仔、姜丝、椰丝,再加适量红糖,美味可口的“鸡屎藤粑仔”就做好了。或是粑仔加入椰奶和冰块,一碗类似清补凉的“椰奶鸡屎藤粑仔”就做好了。
“鸡屎藤粑仔”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据说当年琼崖纵队被围困在山上时,缺食少穿,缺医少药,战士们就靠挖野菜充饥,后来野菜也挖完了,好多战士都得了营养不良性水肿。当地老百姓闻讯后,就把“鸡屎藤粑仔”装在竹扁担中,以打柴为名,躲过敌人的搜查,把“鸡屎藤粑仔”送到山上帮助战士们渡过难关。
地方习俗
海南习俗
按照海南一些地方的风俗,每年的七月初一,也就是“鬼开门”的第一天开始家家户户必吃鸡屎藤粑仔。在以前那贫困的岁月里,小孩子的总是扳着手指算着“做节”的日子的到来,因为在海南,“做节”总是与有好吃的连在一起。一年一度的“七月初一”快来时,小孩子便欢呼:“有鸡屎滕粑仔吃罗!”每年这个时候,也是鸡屎滕长的最茂盛的时候。大人小孩就手挎蓝子,到山坡上、水沟边采摘鸡屎滕叶子。村子里,舂米粉的声音此起彼落,寂寥的山村上空,弥漫着一股鸡屎滕的清香,很是恬人。
在琼海,鸡屎藤是夜宵当之无愧的主角。夏天,一碗冰镇椰奶鸡屎藤粑籽,冰爽宜人香甜糯软;冬季,一碗热腾腾的鸡屎藤耙仔,伴着红糖姜丝的香味,可以驱散一天的倦意。海南人用鸡屎藤做的小吃还有鸡屎藤汤圆和鸡屎藤米粉。
除了七月初一外,平常海南人也把鸡屎藤粑仔作为妇女产后、术后患者、体质虚弱者的滋补品,也有传说其有驱除小孩子肚中蛔虫的功效。小时,常听大人一边舂米粉,一边“讲古”(讲故事)。当年琼崖纵队被围困在山上时,缺食少穿,缺医少药,战士们就靠挖野菜充饥,后来野菜也挖完了,好多战士都得了营养不良性水肿。当地老百姓闻讯后,就把鸡屎藤米粉装在竹扁担中,以打柴为名,躲过敌人的搜查。到了山上,把扁担扔在指定的地点,然后砍根树木当扁担,把木柴挑下山。老百姓就是这样,用朴素的感情,巧妙的办法、营养丰富的鸡屎藤米粉,来帮助子弟兵渡过难关。
近年,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对野生无污染的植物的营养价值的认识,一些富有营养的地方食品被挖掘出来,名不见经传的符合绿色食品概念的鸡屎藤米粉已经堂而皇之地登上商品货架、迈入宾馆酒家。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符合绿色食品概念的“鸡屎藤粑仔”成为琼海最有名的小吃,1999年,经过本地厨师的包装和提升,更被列为“中华名小吃”之列。
南方习俗
在南方不少地方,也有食鸡屎藤的习惯。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吃法与海南相似,也是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屎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屎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在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云南曲靖农村,同样有很多人喜欢吃鸡屎藤。但曲靖不像琼海、北海等地会在三月三或七月初一专门吃鸡屎藤,带有很隆重的仪式的味道。在那里,只要是鸡屎藤发嫩芽的日子,当地人家就采摘下来食用了,或用来炒肉,或是素炒,或是凉拌,就如同食普通的蔬菜一般简单自然。
传统工序
了解了鸡屎藤粑仔的加工制作过程,更令人感叹海南女人的吃苦耐劳。要吃上一碗鸡屎藤粑仔,得经过十几道手工工序。过去没有碾米机,做一顿鸡屎藤粑仔,光将藤叶与大米舂磨成粉,就得花上一两个小时。条件虽然好了,很少再用手工舂米磨粉,但其他的工序仍就离不开人工。
制作方法虽然不难,却十分费功夫。工序分为前后两部分。首先当然是将郊外采回的鸡屎藤洗干净,把叶子不分老嫩一片一片摘下。然后把叶子放在案板上用双手双刀娴熟地剁碎。大米洗净泡上半个小时后,与剁碎的叶子一起放在碾米机磨成米浆,磨的过程中,还要往机里持续地加水,这是正宗的关键。
像其他地方那样,将鸡屎藤叶与大米直接磨成粉的做法,在琼海被认为是不正宗。琼海名厨何子桂解释说,“是否水磨和是否舍得放藤叶,是判断鸡屎藤粑仔正宗与否的关键。地道的鸡屎藤粑仔在磨的过程中一定要加水,这就是水磨。水磨出来的是米浆而不是米粉,磨好后还得将水挤干。虽花功夫,但这样捏出的粑仔下锅煮后很滑很细,更好吃。”
米浆挤水的过程仍非常“原始”,即将湿漉漉的米浆布袋扎紧,放在屋后一张四方的长凳上,长凳一头绑定一铁杆,把布袋放在铁杆下,制作者手脚并用在另一头使劲往下压铁杆将布袋的水挤出。挤水过程需半小时左右。
这个工序做完后,将挤出水分的湿米粉团拿出,放在案板上,加上少许干米粉,双手再用力揉约十分钟。到此,第一部分的工序才算完毕了。下一步就是直接捏粑仔了。
将湿米粉团揪成小块,再搓成细长条,然后,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娴熟地搓出一个个像南瓜籽般大小,粗细均匀的粑仔来。
粑仔捏好后,候水开下锅,差不多煮熟后,往里加红糖和姜汁水(事先需备好)。红糖和姜汁煮出的粑仔,是最传统的做法。还有一种很普遍的作法是放椰奶(牛奶)、白糖、姜汁,这样煮出的粑仔比较受食客喜欢。但不能直接加新鲜椰子水,它容易酸,只能加新鲜榨出的椰子汁。得事先把椰丝泡出,用果汁机兑热水榨出鲜汁候用。
经过如此多的工序,一碗热乎乎的鸡屎藤粑仔才算完成,怎不让人感慨海南女人的心细能干,尤其这粑仔嚼起来只有那独特,淡淡的清香在口里,在心里弥漫。
历史悠久
经过调查,海南省各个市县都有人做鸡屎藤粑仔来吃,而琼海、文昌、万宁等市县最为普遍,除了自家里做来吃外,主要是将它作为风味小吃来经营销售,在街头随时随意可以买来吃。在琼海,鸡屎藤粑仔更是众多甜品和夜宵摊店的主打产品,一些高档的餐厅酒楼还将它列为特色甜品专门向外宾推介。因为琼海鸡屎藤粑仔生意好,有些人靠经营鸡屎藤宵夜摊档还发了小财。近年来一些琼海人纷纷外出到万宁、陵水、五指山、三亚等地开起了鸡屎藤粑仔甜品店。白沙、澄迈等地也有人来琼海学习制作鸡屎藤粑仔,想把这个生意带到当地。
至于鸡屎藤粑仔形成的历史现还无据可考,琼海、万宁许多上年纪的老人都说他们的曾祖母一辈就开始做鸡屎藤粑仔了,他们小时候都有跟着曾祖母做鸡屎藤粑仔来吃的经历。按其说来我们能推定的时间不过百余年,即可追溯到清朝末年,但大家普遍认为鸡屎藤粑仔的历史还要更长久。在旧琼东和乐会等相关县志上都没有查到有关鸡屎藤粑仔的记载。
本文地址:出差网http://www.chuchaiwang.com/gdxc/137.html